首页 > 资讯

环球百事通!《王阳明大传》: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心态最重要!

来源:致良知书院 发表时间:2023-04-10 07:14:16
分享到
王阳明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知行合一”这一让人震惊的学说。在龙场,王阳明已经确立了阳明心学的两大基石:“心即理”、“知行合一”。 从龙场出来的王阳明,随后进入了人生中最为平稳安宁 的为官和讲学期。 随着人生经历的进一步丰富,他的阳明心学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变化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 的阅读吧!

01#

圣人之心如明镜,常人之心如昏镜


【资料图】

正德五年(1510年)十一月,王阳明回到京城。为了解答朋友黄绾(wǎn)和弟子应原忠做圣贤的疑惑,他特意写了篇文章,详细阐述了“明镜论”。

所谓“明镜论”,指心就一面明镜,本质上是光亮的。

王阳明说:“圣人之心,不能容纳一点儿遮蔽之物,所以自然不需要打磨和刮除。而常人之心,就像斑驳的镜子,需要狠狠地刮除和打磨一番,把斑垢都去掉,然后就纤尘可见。”

王阳明认为“明镜”是每个人先天具备的东西,也是天理,但由于受私欲蒙蔽,所以很少有人能够感知到。

如果通过实践修行将其擦拭出来,那么“明镜”就会重放光芒;否则,即使觉悟了“明镜”,得到的也只是一片虚影。

王阳明之所以用“明镜”来比喻人心,是想强调实践修行,在心上下功夫,去除心头私欲的重要性。

朱熹和王阳明一样,也认为圣人之心如明镜,凡人之心如昏镜。

但与王阳明强调在心上下功夫的向内用功不同,朱熹强调向外用功,主张“格物穷理”,即通过广泛考察外在事物来推究天理,从而使内心之镜变得明亮。

王阳明主张把心之镜子磨亮,朱熹强调反复用镜子去观照万物,认为照着照着镜子就亮了。

王阳明认为用镜子去观照万物,像这样向外“格物穷理”而不去磨砺内心之镜,是无法使镜子明亮起来的,而且也无法把事物照得清楚。

如果镜子本身都是昏暗的,怎么能照得清楚物体呢?

王阳明在壮年时提出“明镜论”,将“心体”喻作“明镜”,这其实为他晚年创立“良知说”埋下了伏笔。

一旦他悟出“心体”具有主体性,且可以自主性地运动之后,自然就会悟得“良知说”。

02#

滁州讲学: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正德八年(1513)十月,四十二岁的王阳明前往滁州担任太仆寺少卿一职,负责督查养马政事。滁州就是北宋文豪欧阳修写下名篇《醉翁亭记》的地方。

滁州时期是王阳明后半生中难得的悠闲自在时光。在滁州任职期间,王阳明的生活十分清闲自在,心情也很惬意、安适。

他尽情地享受着隐士般的逍遥生活。他的《梧桐江用韵》一诗就很好地表现出了他这段时期的心境:“援琴俯流水,调短意苦长。遗音满空谷,随风递悠扬。”

初到滁州之时,王阳明身边仅有两三名弟子陪伴。不久后,其他弟子闻讯,从各地云集至此。

滁州虽然偏僻,却不乏名胜之所。由于职务清闲,王阳明经常与弟子游学于让泉、龙潭等地。

每逢月朗星稀之夜,数百名弟子环坐龙潭而歌咏,歌声响彻山谷。

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有益于自悟,也有益于领悟圣人的思想。游学滁州山水之间,王阳明频频通过诗句来阐述自己的心学宗旨。

比如王阳明的《山中示诸生》五首中,第一首就揭示了心学的宗旨:“从前却恨牵文句,展转支离叹陆沉!”

他的意思是从前自己研读经典,醉心于遣词造句,结果陷入细枝末节,不见本源。

《山中示诸生》第三首是“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借用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阐述了心学宗旨即“心即理”的哲学思想。不用寻问渔翁,自己即可探访到桃花源之所在。

在送别爱徒蔡希渊归乡的送别诗《送蔡希渊三首》中,王阳明写道:“悟后‘六经’无一字,静余孤月湛虚明。”

意思是“六经”不过是领悟圣人之道的手段而已,当你悟道后,思想就会变得清晰明了,恰如清静、皎洁的月光一样。

03#

心学的两大学说之一:培根说

我们都知道,阳明心学主要由三大学说构成:“心即理” “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但要深入理解阳明心学,我们还需要理解与这三大学说相辅相成,紧密关联的另外两大学说。其一是“培根说”,其二是“立诚说”。

王阳明与爱徒徐爱论学时,曾提出“根本枝叶论”。比如,为亲尽孝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诚挚的孝心,此为根本。为尽孝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学习的相关知识,则为枝叶。

有根之后才可开枝散叶,绝无舍根而求枝叶之理。这就是王阳明所提出的“培养根本说”,即“培根说”。

对王阳明来说,立志即为培根之学。王阳明非常注重“立志”,他强调做学问先要“立志”。

弟子陆澄曾就“立志”求教王阳明,王阳明回答:“立志用功做学问,就像种树一样。树刚发芽时,还没有树干;长出树干,还没有枝叶;有了枝叶,然后才会有花朵和果实。

树刚种时,只管培土灌溉,不要想枝、叶、花、果,空想有什么用呢?只要不忘记培植,还怕没有枝、叶、花、果?”

在王阳明看来,立志之于学问,就好比良种之于耕种一样。立志的关键是端正态度,然后再通过学习去实现自己的志向。如果态度不端正,再怎么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

王阳明的“立志”和一般意义上的“立志做某件事”,或者未来成为企业家、科学家是有所区别的。

他的“立志”包含着社会道德层面的远大抱负,即“存天理”。

他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够做到这一点,时间长了则心中自然能够凝聚天理。”

即王阳明倡导“立志说”的终极目的就是成为圣贤,这是学问的根本。他认为,若不以此为本,就算学业再精通,也终将一事无成。

04#

心学的两大学说之一:立诚说

“立诚说”是王阳明的另一大学说。这一学说在阳明心学思想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王阳明说:“为学必诚。”他在晚年时将“致良知”作为学术宗旨,在此之前,王阳明一直将“立诚”作为为学宗旨。

那么,如何理解“立诚”,需要从王阳明对“格物”的新解说起。

朱熹将“格物”的“格”字解释为“推究”,“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王阳明推崇的是“心即理”,他从唯心的角度来解释格物,认为“物”是意念的作用,而“格”是将其归入正理。即正心之不正,使其归正便是格物。

王阳明又说,格物就是诚其意。意诚之后,心基本上也就能自然端正,自然能修身。

王阳明在南京讲学时,非常重视立诚。他认为,若想存天理、去私欲,省察克治,必须先立诚。

他曾写信给黄宗贤,说立诚是细致入微的本原功夫,好比执刀于咽喉处,必须格外用心。

王阳明以树根与枝叶来形容诚意与其他功夫,认为诚意为根本功夫,其他任何功夫都应出自诚意,如此才有存在的价值。

那么,王阳明为何如此重视“立诚”呢?《中庸》说:“诚即天道,人道即思诚”, “诚”是主导实践的理念。

王阳明在龙场提出“知行合一说”,该学说提倡“以行为根本,知行才会合一”,展露出心学重视实践的特质。“立诚”吻合这一特质。

05#

人应该在事情上磨炼自己

大家都知道,“在事上磨炼”是阳明心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

王阳明在南京讲学时,非常注重提高弟子的自省能力。王阳明告诫弟子,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存天理、去私欲”。

他说:“一个人如果不在克制私欲上下功夫,每天只是嘴上说说,那他终究无法自己认识天理、私欲。这就像人走路一样,走过一段路后,才认得这段路。”

王阳明认为,克制私欲的功夫不可间断,克己与本体所处的动静状态无关。一味求静,反而更容易潜藏私欲。因此,他提倡动时克己。

王阳明曾就此与弟子陆澄问题展开讨论。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几天的共读中也涉及过。

陆澄问:“静守时,我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很好,但一遇到事情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坐修炼,却没有在克己上下功夫。这样的话,一旦遇到事情,那些想法就不管用了。人应该在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讲的“事上磨炼”,就是通过具体事情来克制私欲,这要比在静处克制难得多。

王阳明曾以弟子陆澄的真实经历为例,阐述“事上磨炼”的重要性。

陆澄在鸿胪寺小住期间,有一天突然收到家信,得知儿子病重。得知这一消息后,陆澄心急如焚。王阳明见此便向他阐述“事上磨炼”的必要性。

他说:“这种时候正适合在身心修养上下功夫。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平时讲学有什么用呢?

人就是要在这种时候磨炼身心。父爱,这是天下最为深切的情感。然而,天理也有它中正和平的地方,超过了就是私欲。”

所谓能于动处求得心静者是为真正心静,能于动处悟禅者是为大彻大悟。

06#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王阳明在人生中最为平稳安宁的为官和讲学期,思想有了的新发展。

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益于自身的体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弟子切磋学问,有助于学问的精进。

王阳明在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重要学说,为后来提出“致良知”思想打下了基础。

那么,在安稳的讲学生活之后,文武双全的王阳明如何运用心学智慧,建功立业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07#

今日话题

“在事上磨炼”是阳明心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方法的呢?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故事,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改命从改变心的显现状态开始,走进 用高维智慧开启生命和事业的终极密码!

《福慧密码》

——助您实现人生十大圆满

5月2-4日 杭州

课程费用:980元/人

报名联系李老师:13064723172(微信同号)

看透事物本质、掌握宇宙规律的人,

注定截然不同的命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致良知书院,

和10万+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

缓缴金额4.13亿元!广东省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2022-09-09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