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观察:世界遗产:青年交流互鉴的新舞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时间:2023-06-12 12:06:39
分享到


(资料图)

张朝枝

世界遗产具有增进交流互鉴的天然属性。青年人围绕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路径。近期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同推进的“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就是这样一次文化交流实践。来自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10 多个亚洲国家的 120 余名青年代表汇集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这些年轻人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围绕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充满激情地展示了自己国家的世界遗产和保护智慧。

这次活动鲜活地显示出,充分发挥世界遗产的交流平台作用,各国可以应用到如下形式:

应对共同挑战的创意方案分享。世界遗产皆不同程度地面临气候变化、高速城市化、旅游发展以及遗产地社区生计可持续性等挑战,各国遗产地都在结合国情,尝试各种方案。将各国青年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交流、讨论与分享各自的创新和创意,既有助于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增进各国青年之间的理解与互信。

基于解决本土问题的传统知识交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都累积了基于传统知识的“土办法”进行保护利用——有时这些办法自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分享这些传统知识能促进各国青年人之间的理解和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有助于增进青年人之间的文化包容性。

可增进文化背景理解的现场研修。各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背景差异,导致解决不同世界遗产面临的难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具体深入到各国世界遗产的具体情境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研修活动,才能了解现状,理解各国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从而提出更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

开展遗产保护利用的教育合作。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离不开青年人的参与,离不开专业化教育。由于世界遗产涉及学科众多,因此适当地组织跨专业、跨大学与跨地区之间的交流活动,以跨学科工作坊、共同田野调查、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国遗产教育,可推进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人才联合培养,形成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稳定机制。

推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间对话。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是一个公众性话题。围绕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可以涉及广泛的社会公众与专业群体、企业组织与政府机构。尽可能广泛地促进世界遗产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对话,既可有效形成遗产保护机制,也有助于增进各国广泛群体间的理解与互信。

张朝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

关键词:

缓缴金额4.13亿元!广东省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2022-09-09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